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(記者 高凱)近日,中國問題專家、高層智庫鄭永年教授的新書《制內市場:中國國家主導型政治經濟學》中文版首次在國內出版。
據悉,該書原文以英文撰寫,此番浙江人民出版社將其引進出版,期其中的觀察能夠對中國社會認識自身提供一個新的視角。
據了解,本書寫作耗時6年之久,是鄭永年“解釋中國三部曲”的第二部,也是他數十年觀察、研究中國的精深之作。
什么是“制內市場”?對于這個略顯專業的學術名詞,很多讀者可能還很陌生。鄭永年在書中闡釋:“制內市場”是一種在中國歷史中不斷演進的政治經濟體制,這一體制源遠流長,從漢初法家—儒家之爭的古老形式,發展到后來更為成熟的帝制綜合體形式。在過去的兩個世紀里,它在戰爭和革命的現代國家構建過程中生存下來,并發展成為當代改革開放后的形態??偟膩碚f,在這種體制中,市場存在著,但并非自主的、自我調節型的秩序,而是一個以國家為中心的秩序的組成部分,服從于國家治理的規制。具體體現為一個三層市場共存的結構:底層的自由市場經濟,頂層的國家資本,以及介乎兩者之間的政府機構和私營企業相互作用的中間地帶。通過這樣三層的資本結構,政府維持著與市場之間的平衡,并履行經濟管理的責任。
從概念,到歷史,再到當代,全書用“制內市場”作為一個總體概念框架,對中國的政治經濟進行了全面的分析,揭示了中國政治經濟的基本邏輯。鄭永年提出,盡管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在漫長的歷史中發生了變化,但制內市場的結構仍然保存完整。今天,西方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從西方的意識形態出發的。但中國怎么變都不會變成西方國家那樣的市場經濟。較之西方體制,這一結構有它自身的優劣,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。
正如作者在總結章中所言: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全球化,中國國家、市場和社會之間的內部平衡不但關系中國自身未來的前景,也可能會對世界各地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。(完)
友情鏈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