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9月14日電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,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掛牌督戰的52個未摘帽貧困縣能否如期脫貧,是社會各界普遍關切的話題。大涼山腹地,山深路遠,地處偏僻,交通不便制約了經濟發展。其中昭覺縣、布拖縣等7個縣更是貧困中的貧困縣,是脫貧攻堅戰中最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
自脫貧攻堅戰打響后,如何因地制宜帶動百姓脫貧?從四川大涼山走出來的全國人大代表、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帶領集團全體員工找對‘窮根’,明確‘靶向’,在大涼山深度貧困地區因地制宜地采取“公司+支部+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的扶貧舉措,開展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,發展出中藥材種植特色產業,助力彝族農戶脫貧奔康,拿下了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
好醫生集團積極響應 “萬企幫萬村”精準扶貧行動號召,按照中央和省、市、州決策部署要求深入推進產業精準扶貧工作助力脫貧攻堅。今年4月,國務院扶貧辦、國家民政部、全國工商聯聯合發起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結對幫扶倡議活動,對未脫貧的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。好醫生集團聯合30家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聯合發出倡議,并迅速確定企業對口精準幫扶掛牌督戰村5個,幫扶戶數達到1075戶,幫扶人口4739人,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42戶,2534人。
好醫生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見證了大涼山的蛻變,也將成為涼山甚至中國扶貧歷史上的典型案例。在萬畝扶貧附子花盛開于大涼山之際,9月19日-21日,由10余家中央、地方重點媒體組成的媒體團將深入好醫生集團涼山扶貧一線,走進聚居170戶834人深度貧困的彝族農民的布拖縣火燈村,通過實地走訪、深度挖掘,記錄好醫生集團產業精準扶貧故事,探尋總結產業精準扶貧的“好醫生樣本”,見證脫貧成果,共同交流談好脫貧攻堅好經驗好方法,助力鄉村振興。同時也見證涼山州布拖縣首家“脫貧攻堅村史博物館”項目啟動。
友情鏈接: